首页

优美之家飞鱼女王

时间:2025-05-24 08:18:22 作者:湖南大学生团队接力研发“杀菌先锋” 中医古籍助力治疗脚气 浏览量:53885

  [环球时报记者 尹野平 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达乔]“中国针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加征的关税已经取消,但澳酒商重回中国市场并不容易。”澳大利亚“对话”新闻网近日刊登一篇由悉尼大学学者撰写的文章这样写道。文章称,在对华关系恶化后,澳大利亚葡萄酒业失去了最大的出口市场。澳葡萄酒业想重建在华营销网络需要面临激烈竞争。

  “对话”新闻网的文章回顾称,2019年,澳大利亚对中国葡萄酒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12.4亿澳元(1澳元约合4.56元人民币),占据约40%的市场,并首次超越法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葡萄酒进口来源国。然而,澳中关系此后一度恶化。中国在2021年针对澳葡萄酒加征关税。2023年,澳葡萄酒对华出口额降至不足100万澳元。澳葡萄酒在中国留出的市场空白很快被其他国家的产品填补。法国葡萄酒以49%的比例重夺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美国《纽约时报》称,在中国对澳葡萄酒加征关税后,澳酒厂内堆满了滞销产品。澳大利亚的葡萄种植者也蒙受了巨额损失。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在中国商务部宣布自3月29日起终止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后,不少澳葡萄酒生产商和出口商将重返中国市场的机遇视作救命稻草,力争快速恢复销售以挽救持续亏损的不利局面。近期澳大利亚不少正在出售的葡萄酒庄园打出“重回中国市场”的概念宣传,期望收获更多溢价。一些庄园特意在销售广告中表示,该庄园的酒在中国受到欢迎。

  16日,有媒体称澳大利亚生产的奔富葡萄酒将于5月中旬回归中国市场。奔富母公司——澳大利亚最大葡萄酒集团富邑葡萄酒集团首席执行官蒂姆·福特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2020年底之前,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市场。中国市场贡献了富邑集团总收入的约30%。近年来,尽管受到加征关税的影响,但富邑集团持续展示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展望未来,在中国市场赢得机会对于富邑集团至关重要。

  中国澳大利亚商会近日在发送给《环球时报》记者的声明中表示,中国一直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中国取消对澳葡萄酒加征的关税意味着澳大利亚能够重振葡萄酒行业。澳大利亚葡萄酒行业渴望重返中国市场。

  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成立于1886年的安戈夫公司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葡萄酒生产商之一。2019年中国市场占该公司销售额的10%。但截至2023年下半年的业绩显示其亏损320万澳元。公司负责人表示:“毫无疑问,我们非常期待有机会重回中国市场”。

  作为澳大利亚葡萄和葡萄酒协会的董事会成员,安戈夫还表示,该协会正在向澳大利亚政府申请一项价值8600万澳元的“复苏计划”,包括给葡萄园主的扶持资金3000万澳元,用于支持出口的3600万澳元以及国内营销活动的2000万澳元。

  澳大利亚地方政府也在为推动葡萄酒重返中国市场而全力以赴。西澳大利亚州州长库克决定在原有的600万澳元葡萄酒增长基金基础上,再提供50万澳元的专项资金,支持西澳州葡萄酒回到中国消费者的餐桌。    

  “对话”新闻网的文章表示,这场围绕葡萄酒展开的博弈凸显出维护好澳中关系的重要性。澳中关系进一步发展需要双方持续在共同利益领域内开展合作。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美国调查中国电动汽车?工业和信息化部回应

8月2日电 据中消协网站消息,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782,794件,同比增长27.21%,解决563,346件,投诉解决率71.9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4770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1,3641件,加倍赔偿金额73万元。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35万人次。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

2月29日晚,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州古城夜景璀璨美如画,吸引不少游客夜游古城体验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记者 贾楠)

我国将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

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职业观,甘肃还把就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组织“陇人骄子进高校”等系列活动,针对贴近大学生心理和其关心的个人就业问题,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学生就业时思想上的困惑如何解决,择业时的一些困难怎么应对等。

习近平抵达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

徐州9月20日电 (唐娟 朱志庚 梁冰)据徐州淮海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消息,截至9月20日,徐州海铁联运发运量已突破11000标箱,同比增长80.33%,提前100天超过去年全年发运总量。其中,徐连线路发展势头持续强劲,累计发运3720标箱,同比增长118.82%,超去年全年发运量31.6%。

如何防治秋冬季易患疾病?江西组织专家解答热点问题

综合中时新闻网、联合新闻网、《工商时报》等台媒报道,这份由1111人力银行发布的调查显示,职场新人频繁换工作的原因,对薪资不满意高居榜首(46.6%),其次是对工作缺乏成就感(35.5%),以及不适应企业文化(26.6%)。此外,24.4%的职场新人将“常态加班”与“工作时间过长”列为离职考量因素。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